走出618,便利店依然是京东、苏宁、阿里等巨头近年来重点角力的业态之一,同时也在吸引资本不断加码。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自2017年至今,便利店领域发生的融资超130起。今日资本、源码资本、高瓴资本等明星资本均出现在这一赛道中。
一位业内人士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便利店让资本和电商“看到了巨大的需求”。这与毕马威发布《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》的观点不谋而合。该报告指出,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,便利店的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。
2020年,中国的便利店门店数量为19.3万家,启承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鑫钊认为,随着未来社区生活对便利店的需求增加,便利店距离需求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
然而,处在“增长空间”之内的从业者却有些焦虑。很多店面的线上销售比例不足7%,坪效表现较2019年也在呈下滑趋势。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,整个市场意识到线上化、鲜食的重要性,但数字化和鲜食的进程该如何加速?社区团购的异军突起,便利店又该如何面对?
加强数字化,选择线上谋增量
五月中旬,便利店从业者张明从武汉赶到长沙参加2021中国便利店大会上,他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这次大会除了了解更多品牌、认识更多的同行之外,数字化的内容是“绝对不会错过的分享”。
“去年我们店的销售增长基本都是在线上。今天我也看到不少同行在强调线上化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”张明表示。
《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》指出,2021年线上消费增长、餐饮类消费反弹
每经记者王紫薇摄
《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》指出,2020年,有85.2%的便利店计划开展线上订单业务、有67.4%的便利店计划尝试开展送货到家业务、有88.6%的门店计划为店内开展线上引流业务。疫情让线上销售猛增,这也让便利店下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。
京东便利店、苏宁小店等电商背景的门店数字化系统伴随门店一同落地,母公司为其提供大数据及智能化管理,但对于缺乏数字化基因的便利店,加速自研与合作数字化服务商成为便利店的两大选择。
《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指出,2020年,便利店数字化投入在进一步加码,目前提升至便利店总支出的4.5%。物美便利店选择同是张文中创立的多点合作,其门店上线多点MiniOS系统之后,线上业务占比由3%提高至28%;Today便利店自2019年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,并招募了自研团队,在2019年,Today已有半小时配送、预定自提等基于小程序的服务。
头部便利店品牌在资本输血之下,数字化投入对其没有造成过大负担,但是对于腰部及夫妻老婆店来说,数字化成本显得过高了。目前这些门店仍在数字化门外徘徊。
但行业普遍认为,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。往前看,前十几年中,舶来品牌7-11、罗森等便利店之所以这么能打,多是抓住了当时传统便利店普遍存在的问题,并通过IT系统赋能自身门店管理,从运营、营销等方方面面提升了门店的智能程度。
如今,在线上消费需求汹涌、新消费群体崛起,传统的、单一的管理系统在面对线上新需求有所力不从心,便利店迎来又一波变革,变革数字化之外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破局之道,是鲜食。
鲜食毛利40%:目前为数不多的高毛利空间之一
“哇塞!”当听到物美便利店在鲜食的助力下,目前店铺的毛利率达38%时,许多与会人员从潜意识里跃出这两个字。
鲜食,可能是此次会议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词,它的吸引力在于毛利率。据张明透露,鲜食的毛利率很高,“不少做得好的门店毛利可达30%。”公开数据显示,罗森、7-11等便利店的鲜食毛利40%左右,而全家FamilyMart在2019年的营收中,6成来自于鲜食。
一位业内人士同时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除了高毛利率之外,鲜食还可以为便利店引流,“不少客人进店卖鲜食,会时不时的买一些零食饮料,这就带动了店内其他商品销售情况。”
即使鲜食很“香”,但不少门店上线鲜食的脚步依然缓慢。除头部便利店、区域头部连锁品牌之外,不少便利店在鲜食上发力严重不足。在传统的夫妻老婆店中,鲜食占比就更少了。
张明告诉记者,不做鲜食的主要是因为其废弃损耗与机会损耗非常之高。“鲜食区其实对数字化的要求有点高。我们也尝试卖过,但是掌握不好度。最后损耗率过高,还加强了管理难度。”
问题,又回到了数字化上。据了解,不少便利店已经开始选择通过数字化帮助店长做出决策,赋能店面管理,比如物美便利店通过应用多点MiniOS系统降低自身损耗,并对鲜食的在中午、早晨的黄金销售“120分钟”内提升鲜食的效率。